2025年三伏天时间表来了!今年入伏晚又是“母伏”有什么说法?
发布时间: 2025-06-17 11:59:04来源:行业动态
随着夏日的到来,气温是一天比一天高了,这才5月份,多地的最高气温都已经三十四五摄氏度了。
也是因为近期的气温较往年同期偏高,大家就开始关注起三伏天的时间,毕竟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是潮湿、闷热的时段,这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而且2025年的三伏天有点特别,相比于往年入伏要晚一些,而且还是“母伏”,这背后又有什么说法呢?是不是会出现“冷夏”呢?
首先,让我们明确2025年三伏天的具体时间。关于“夏至三庚数头伏,秋后一庚数末伏”的说法,从夏至日开始,数到第三个“庚日”便是初伏的开始,而立秋之后的第一个“庚日”则是末伏的起始。
2025年6月21日夏至,第三个庚日在7月20日,所以入伏从这一天开始;8月7日立秋,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8月9日,末伏也就从这天开始。
末伏则是8月9日至8月18日,8月19日正式出伏,今年三伏共30天,是近10年里最短的伏期。而且和往年相比,今年入伏的时间确实有点晚,都已经推迟到农历七月的下旬了。
另外,今年入伏时间在农历六月二十六,属于双数,按照民间传统,这被归类为“母伏”。与之相对,单数日入伏则为“公伏”。
从民间流传的说法来看,“公伏凉嗖嗖,母伏热煎熬”,今年入伏是农历六月二十六,属于双日子,也就是“母伏”。
按此说法,今年三伏天会非常炎热 。不过,科学研究表明,三伏天热度主要受大气环流、副热带高压等因素影响,与入伏日期单双并没有直接关联。
如此一来,今年会迎来冷夏吗?要解答这样的一个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三伏天与气温之间的复杂关系。
从历史数据和气候规律来看,三伏天的长短和入伏时间确实会对夏季气温产生一定的影响。一般来说,入伏偏晚可能使三伏期更接近盛夏时段,此时太阳高度角大且辐射维持的时间长,容易形成阶段性高温集中期。
虽然2025年的三伏天只有30天,打破了过去十年连续40天伏期的记录,但这并不意味着夏季就会凉爽。
因为伏期缩短,高温时段可能更为集中,在短时间内热量积聚,同样会带来酷热难耐的天气。
在现代气象研究中,伏期早晚与副热带高压活动存在一定相关性。晚入伏年份,副高北抬速度可能偏快,容易在我国中东部形成稳定的高温脊控制,导致持续性高温天气发生概率增加。
再结合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及近期大气环流特征,今年出现阶段性极端高温天气的可能性不容小觑。
2024年全球平均气温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2025年温室气体浓度持续攀升,叠加厄尔尼诺后续效应,都为高温天气的出现提供了气候背景。
国家气候中心预测,2025年夏季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5 - 1℃,华北、黄淮等地也许会出现阶段性40℃以上极端高温。
其中,中伏(7月30日 - 8月8日)叠加大暑节气,高温、高湿天气集中,体感温度可能突破40℃。
并且,今年三伏天的区域性差异也较为显著,可能呈现“北热南涝”的分布格局。
黄淮海平原、关中地区也许会出现持续20天以上的高温干旱,而华南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偏多3 - 5成,也许会出现“伏汛”现象。
综上所述,尽管2025年三伏天时间缩短,入伏时间也偏晚,但综合多方面因素判断,今年不太可能是冷夏,反而要警惕阶段性极端高温天气。
在这个马上就要来临的三伏天,大家要提前做好防暑降温的准备,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科学应对酷暑,平安度过夏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越美第三轮贸易谈判取得重大突破:关税或降至20%-25%,中国商品绕道成焦点
13岁男孩手机成瘾全过程曝光:废掉一个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你不停地管他、管他……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贾跃亭:FX又获1000台订单共3500台,天后玛丽亚·凯莉成FF 91车主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全球最小、最亮商用投影仪:松下推出 PT-RQ45K,最高 4 万流明
- 上一篇: 山东医治晚年高血压三甲医院哪家好
- 下一篇: 美国加关税对咱们老百姓影响很大会形成通货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