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美国再传噩耗月球着陆器又翻车暴露致命缺陷损失惨重
发布时间: 2025-05-07 03:14:48来源:新闻动态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自己的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这两天,美国一家私企的月球着陆器“雅典娜”在着陆月球时没能处于直立状态,而且这还是该公司连续两年发生的连续两起同类型事故。
但同时,这次的“雅典娜”事件也暴露出了美国航天一个致命的缺陷,那这个缺陷究竟是什么呢?美国如今的探月计划又进行的怎样了呢?
美东时间3月6日,由美国“直觉机器”公司研发的月球着陆器“雅典娜”在着陆月球时没能处于直立状态。
也就是说,这样的一种情况不太美妙,月球探测器不能直立探测那结果可是大打折扣,这样会让他们费劲巴拉送上去的“雅典娜”不能很好的工作。
其实探月的时候发生任何意外都是意料之中的,毕竟谁也不能像咱们中国一样“百发百中、屡战屡胜”的。
可问题是这已经是直觉机器公司遇到的第二起事故了,而且连续两次都是在同一个地方翻车了!
早在2024年,该公司发射的另一个月球着陆器“奥德修斯”也曾遭遇类似的侧翻意外,“奥德修斯”号于2024年2月22日降落在月球表面,但在着陆过程中发生了侧翻。
所幸,着陆器上的遥测仪器和太阳能电池板并未受到严重损坏,因此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奥德修斯”仍然成功传回了一些由其携带的科学仪器所收集的数据。
尽管如此,这次意外着陆还是给任务的圆满完成蒙上了一层阴影,如今,“雅典娜”号又重蹈覆辙再次遭遇着陆失败。
虽然这一次着陆器没有完全倾覆,但未能保持直立的状态无疑也会对后续的探测任务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且造成的损失估计也不会好看。
“奥德修斯”去年登上月球的时候,可是美国自1972年阿波罗17号登月结束后,首个登月的美国航天器。
这是连续几十年不使劲开始不会使劲了吗?那相比之下,中国最近几年的月球探测器又取得了怎样的成绩呢?
提到中国的探月事业就必须聊聊我们的“嫦娥家族”,这些年,嫦娥姐妹们可谓是战果累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世人瞩目的奇迹。
先说嫦娥四号,2019年的时候它就成功在月球背面实现了软着陆,要知道,登陆月背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月球背面因为始终背对地球,无法直接和地面站通信,所以登月难度要比正面大很多。
但嫦娥四号凭借精湛的技术一举攻克了这个世界级难题,成为了人类首个在月背软着陆的探测器。
紧接着,嫦娥五号又完成了一次壮举,2020年底它奔赴月球,成功完成了采样返回任务,这可是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人类首次从月球带回样品。
嫦娥五号不仅在月面实现了钻取和采样,还在月球轨道实现了“天上转运”,将样品从上升器转移到返回器,最终安全带回了1731克月壤。
这次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已经全面掌握了月球采样返回的关键技术,为将来载人登月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年,嫦娥六号再次不负众望的登上了月球背面,并且还回了珍贵的月壤样品,让人类可以对月背进行一个更加透彻的了解。
因为嫦娥六号的胜利,中国也成为了世界上首个实现月背采样的国家,连登月背、采样这样的高难度任务都能轻松拿下,足见我们的月球探测能力已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可以看出,中国的“三战三捷”是把把精彩,虽然我们还没有实现载人登月,但很明显在探月计划上,中国的实力并不亚于美国。
说起NASA,曾几何时它可是全球航天领域当之无愧的领军者,作为最早将宇航员送上月球的航天机构,NASA创造了人类航天史上的诸多奇迹。
但近年来,这个昔日的航天巨擘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最直观的一点就是NASA的钱袋子越来越瘪了。
据说仅在最近一段时间,NASA就经历了一轮大规模裁员,足足有10%的员工被迫离开了工作岗位。
这其中既有资深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也有年轻有为的新生代力量,可以想见,这样的人才流失对NASA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力会产生怎样的冲击。
但NASA的困境绝不仅限于预算短缺和人员流失,在我看来,更深层次的问题就在于美国航天事业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而这场变革的主导者是两个叫特朗普和马斯克的人。
特朗普这位亿万富翁在重新入主白宫后,美国的政策风向标就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一方面,他高举“美国优先”的大旗力图重振美国的制造业;但另一方面,他对政府机构的态度却并不友好,甚至多次公开表示要“瘦身”联邦政府。
在这种背景下,像NASA这样的政府机构自然首当其冲地成为了“瘦身”的对象。
而马斯克作为商业航天的领军人物,这位硅谷“钢铁侠”的野心显然不止于把火箭送上天那么简单。
在他的规划中,未来的太空探索应该更多地依靠民间力量而不是政府主导,这一理念显然与NASA传统的运作模式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它要适应预算缩减和人员精简的新常态,同时它还要重新审视自己在美国航天事业中的定位,学会与商业航天公司合作共赢。
NASA的窘境在其最引以为傲的载人登月计划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本来,美国政府雄心勃勃地提出了“阿耳忒弥斯”计划,要在2024年重新将宇航员送上月球。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计划的进度却一再推迟,先是因为关键火箭“太空发射系统”研制进度缓慢而被迫延期,接着又因为登月舱和宇航服等关键设备的技术问题而再次推迟。
眼下,连NASA自己都不敢确定到底何时才能兑现登月的诺言了,那在这个背景下,我们是不是有望在美国之前实现载人登月计划呢?
在他们看来,谁先重返月球谁就能在这场“新冷战”中占得先机,可在我看来,这种“你输我赢”的思维方法本身就有些狭隘和过时了。
不可否认,当年的“阿波罗”登月确实带有浓厚的地理政治学色彩,在冷战的背景下,美国把登月视为与苏联争夺太空霸权的关键一步。
但时过境迁,如今的世界格局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各国利益交织、命运与共,哪还有什么“太空争霸”可言?
但似乎总有一些美国政客还沉浸在冷战的旧梦中不能自拔,每当中国航天取得新的进展,他们就会惊慌失措,好像中国人登月就是在抢占他们的地盘。
记得前些日子,还有位美国议员公开“意淫”的说什么中国人登月后会在月球上立个牌子,上书“闲人免进”云云,这种荒唐的言论我都不知该哭还是该笑。
他们动不动就渲染中美在太空领域的对抗,声称美国要在登月竞赛中迎头赶上,绝不能输给中国云云,仿佛只有在对抗中,美国登月才有了意义和动力。
看看美国的“阿耳忒弥斯”号称要在2024年重返月球,但迄今为止连个影子都看不到,相比之下,中国探月工程却始终在按照自己的节奏,一步一个脚印地稳步推进。
嫦娥六号的圆满成功就是最好的例证,事实上,中国从未把登月视为一场与美国的竞赛。
在中国航天人看来,探索月球的目的是为了和平利用太空资源,推动人类科学技术进步,而不是为了和谁争个高下。
我们不一定要通过与别人的比较来验证自己的能力,我们也不会因为别人的质疑而动摇自己的目标,中国探月的脚步从来都是坚定而从容的。
如今的NASA影响力已经大不如从前,而美国的探月技术似乎也在止步不前,虽然口号喊得响但事却迟迟走不出来,所以他们就把目光放在了中国航天发展上。
其实无论美国怎么叫嚣都不可能影响中国正常的进度,毕竟我们的初心并不一样,如今阳光大道已经铺好,我相信中国航天的未来会更加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