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苏联档案发表:消除关东军后缉获的861架飞机交给四野
时间: 2025-06-19 20:40:42 | 作者: 按机型分布
产品详细
1945年8月,三颗赤色信号弹拖着扎眼的尾光划破天边。指挥所里,苏联远东军总司令华西列夫斯基元帅站在窗边,这位曾在斯大林格勒战争中指挥千军万马、硬生生改变战局的将领,此时迎来了对日作战的收官之战——代号“八月风暴”的举动正式拉开帷幕。
150万苏军被分红东、中、西三路,沿着早已勘察好的道路翻开推动。东路从兴安岭的密林间交叉而出,坦克的炮管指向远处的山峦;中路沿着松花江流域铺开,步卒与坦克车配合默契,碾过泥泞的郊野;西路则绕过大兴安岭的高低地势,直扑关东军的后方补给线。他们的方针是我国东北,那片被日本关东军占据多年的土地。
与之相对的,是日本关东军那支声称70万人的部队。表面上看,这一个数字较为可观,可实在的状况却不胜入目。部队里混杂着很多新征召的兵士,他们连步枪都握不稳,手里攥着的仍是用竹子削成的蛇矛,枪尖上乃至没有来得及磨尖利。那些从前横扫东北的精锐师团,早在太平洋战争的绞肉机中耗费殆尽,剩余的不过是些凑集起来的杂牌军。
1945年8月9日,苏军“八月风暴”举动拉开序幕后,关东军的防地敏捷堕入紊乱。牡丹江沿岸的日军碉堡首战之地,苏军的T-34坦克集群碾压而过,这些碉堡本来由粗糙的混凝土堆砌,配有粗陋的机枪阵地,却没方法接受坦克炮弹的连续炮击,墙体被炸得四分五裂,散落的石块堆满河边。
另一边,虎头要塞作为关东军引以为傲的防御工事,相同没能撑住喀秋莎火箭炮的密布轰炸,火箭弹连续落在工事周围,混凝土墙面被炸出很多裂缝,顶部乃至崩塌下来,堵住了射击孔。8月10日,前哨战报连续传到关东军总顾问长秦彦三郎中将手中,他正在通化临江县城的司令部里翻阅文件。
接下来的几天,战况扶摇直上。苏军从东、中、西三路推动,关东军的指挥系统简直瘫痪,通化临江县城的司令部成了最终的据点。8月14日,顾问们接到指令,开端毁掉。
8月15日,日本天皇经过播送宣告屈服,可东北的战争并未因而停下脚步,苏军持续清剿关东军的剩余力气。接下来的十多天里,残敌被逐个扫荡,关东军的反抗彻底分裂。
“八月风暴”完毕后,苏军操控了东北的大片区域,随之而来的是对日军配备的全面接纳。沈阳奉天机场成了战利品的集中地,跑道两边堆放着很多九七式战争机,机身布满尘埃和弹痕,苏联机械师伊万诺夫蹲在一架飞机旁,用扳手拆下仪表盘,嘴里嘀咕着这些老旧飞机的零件只能改装成农用机械。
这些飞机大多是日军在战胜前夕丢掉的,油箱空空荡荡,发动机早已中止工作。但是,苏军并未独吞这些缉获物资,当八路军先遣队在曾克林的带领下进入东北时,苏军将部分配备移送给了他们。锦州城外的一座仓库里,四野兵士王大有从苏军手中接过一挺歪把子机枪,枪托上还残藏着几道深深的牙印,显然是日军兵士在屈服时咬下的痕迹,这挺机枪随后被编入部队,成为解放战争中的一员。
依据东北局书记彭真发给中心的电报计算,此次接纳的配备包含30万支步枪和2万多挺机枪,这些兵器品种冗杂,有日军的三八式步枪,也有轻重机枪,更难以想象的是少数迫击炮。这些配备很快被分配下去,短短几个月内,东北的部队从几万人扩充到10万人,为接下来的作战供给了坚实保证。
1946年春,指挥部队在四平前哨翻开攻势,一批缉获的九二式步卒炮被推上阵地,炮管在试射时宣布烦闷的轰响,炮兵们小心谨慎地调整视点,每门炮配发的炮弹严控在10发以内,由于这些弹药都是从日军仓库里一点点搜刮来的,数量有限,用一发少一发。
苏军移送的这些战利品尽管数量可观,但大多磨损严峻,有的枪栓生锈,有的炮膛现已磨平,能用的配备需求经过修补才干上战场。尽管如此,这批物资仍然在关键时刻发挥了效果,为东北解放区的稳固和后续的全国解放奠定了根底。
1970年代,莫斯科的外交部档案库里,一批蒙着厚厚尘埃的材料被工作人员从铁架子上取下来,搬到了长长的会议桌上。其间一份被小心谨慎拆开的文件,记载了一件让人意想不到的事:1945年“八月风暴”举动完毕后,苏联将缉获的861架日军飞机移送给了东北野战军。
往前回溯到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广场举办,全国人民仰头看着天上飞过的空军编队。那天露脸的只要17架P-51战争机,机群规划小得不幸。这些飞机可不是簇新的家伙事儿,满是从各地凑来的老货,有的机身上油漆剥落得斑斓不胜,露出了底下的金属色;有的引擎修了好几轮,零件换了又换,才牵强能飞起来不掉链子。
沈阳飞机厂的老工人张德贵那时候就在修理队里忙活,他后来回忆起那段日子,说其时物资紧缺得要命,连防冻液这种根本东西都搞不到手,只能拿酒精兑水灌进冷却系统对付着用。飞机在天上飞一圈下来,降落后翻开舱门,一股浓郁的酒精味扑鼻而来,熏得人直皱眉头,连地勤人员都得捏着鼻子干活。
再到1950年,朝鲜战争的炮火烧了起来,四野顾问长刘亚楼被调去当了新我国第一任空军司令员。他接手空军没多久,就得面临一个硬邦邦的实际。那年他给军委写陈述,纸上写得明明白白:全国能派上战场的作战飞机加起来不到100架。
这些飞机形形色色,来历也杂乱无章,有的是从部队那儿缉获来的美制旧货,有的则是苏军新近扔过来的二手家伙,能凑齐这个数现已费尽心思了。修修补补后,能飞的没几架,剩余的不是缺零件便是没油料,停在机场跑道边上成了铺排。
同年4月,四野部队开端预备攻击海南岛,前哨指挥员韩先楚带着部队在海滨集结,盯着彼岸的敌军阵地,心里盘算着怎样打过去。可仗还没开打,他就几回经过电台向上级恳求空军帮助,想靠几架飞机轰炸一下,给步卒减轻点压力。可每次电台那头传来的答复都差不多:现在手头的飞机得藏着,预备以后用,没剩余的能派过来。
韩先楚这边没方法,只能硬着头皮靠步卒冲击,拼着人命把海南岛拿了下来。整个战争打下来,天上连一架飞机的影子都没晃过,部队全赖地上火力硬撑。想想看,假如线架飞机,哪怕只要一半能起飞,帮助个海南岛这种小规划战争还不是手到擒来?可现实摆在那儿,新我国初期的空军家底薄得跟纸似的,连凑齐几十架像样的飞机都费力,更别提861架这种天文数字了。
那么,这个861架飞机的说法究竟是怎样来的呢?1950年代初,两国还在抗美援朝中并肩作战,可到了1958年,苏联提出要在华树立联合舰队和长波电台,遭到拒绝后,两边的裂缝逐步加深。
1968年,苏联在新疆边境集结百万大军,中苏边境的形势一度一触即发。与此同时,暗斗正把国际分红两大阵营,美苏争霸愈演愈烈,我国夹在中心成了两边撮合和施压的目标。在这种布景下,1970年代解密的苏联档案里冒出861架飞机的说法,就显得耐人寻味了。
这个数字很可能被有意扩大,成了苏联对外宣扬的一部分,意图是杰出自己在二战后对我国的“大方帮助”,顺便在国际舞台上强化对我国的影响力形象。
档案里的记载跟我国的军事档案彻底对不上,我国这边从没提到过接纳这么多飞机。1949年到1950年间,空军建造靠的是从手里缉获的几十架美制飞机,外加苏联帮助的少数米格-15,渐渐才有了起色。
假如线架,哪怕只要三分之一能用,朝鲜战争和解放海南岛的战争也不会那么绰绰有余。本相究竟怎么,恐怕还得等更多档案浮出水面才干解开。
参考材料:[1]张劲松.苏联远东军与日本关东军的最终之战[J].日本研讨,1995(4):64-70